剛聽到"林田山"時,忍不住想問他是誰阿?
後來才知道它是地名,而且名符其實的是座山!
林田山林場保留台灣早期林業伐木的文化歷史及完整的聚落風貌,
頗有九份山城的氣氛,所以有花蓮九份之稱。
林田山林場在日據時期稱為「森坂」,日語發音「摩里沙卡」MORISAKA,
光復後則改稱「森榮」,但是當地人仍舊稱此地為「摩里沙卡」。
林田山林場在民國77年吹起熄燈號,原本在林場的居民陸續搬遷,
而近年來花蓮林區管理處推展林業文化園區計畫,
將林場整建軟硬體設施,像原本的公共食堂改建成木雕館,
中山堂整建完成後不定期播放林田山生態及歷史影片介紹,以及舉行藝文活動。
另外還有旭東亭、森榮國小、機關車庫、原子炭工廠、森林鐵道以及過去日式宿舍等景點。
整個園區保留當時山城的氣氛,並藉由林場文物展示館將林場過去的歷史完整的介紹。
一進到林場文物展示館門口,就可以看到這面牆,
上面有樹木們的切片介紹,最吸引我眼光的就是2號扁柏,切片呈現心形,超搶眼的!
在花蓮,很多風景名勝都有紀念章,讓人紀錄遊玩的過程,
而林田山展示館的紀念印章,不知道它是跟誰打小報告說它怕痛,
所以有了這樣聲明的海報,大家請輕輕的蓋呦~~
展示館內完整的保留過去林田山居民生活方式及林場作業情形,
不論是用具或是機械,照片及文物都有詳細的介紹。
這裡原本是過去林場課長的宿舍,現在經過修整後,
成為遊客中心,裡面也有供應簡餐和咖啡。
這座位在偏僻角落的日式建築,正是廠長的宿舍,
整個感覺非常完整,只可惜不能進入參觀。
整個林區周圍都有過去廠內員工的宿舍,是為日式木造魚鱗黑瓦房,
循著石階深入探訪,深深被這份古典幽靜所吸引。
這座鐵道是過去高山鐵道,負責將山區木材運送到摩里沙卡,
但現在早已經停駛,只剩觀光客的蹤跡了。
登上旭東亭,可以俯瞰山城的美景以及萬里溪畔的風光。
整個林場隨處可見到這個小木屋的設置,這是消防栓,
因為整個林場都是易燃品,所以要特別小心用火及防災。
民國90年康樂新屯(林場的員工宿舍)就是遭逢祝融,
整個區域的宿舍都燒掉,只剩下焦黑的地基。
當地居民利用火災遺留下的木材設立了火災紀念區,提醒大家要小心防火。
[同場加映]
[參觀資訊]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開放時間:上午9:00~12:00 下午13:00~16:30,周二休館。
[交通路線參考] 從花蓮沿台九線南下,244公里處右轉接16號省道直行,過平交道約2公里即可到達。